背景
某公司回收N-甲基吡咯烷酮(NMP)的立式固定管板換熱器投運不到2個月,管束中部管子發生泄漏,管子泄漏段在上管板的管孔內。
換熱器換熱管和管板材質為不銹鋼,換熱器內徑700mm,管板厚度35mm,換熱管規格φ25mm×2.5mm , 長度為 3.0m。 管板與換熱管采用焊接連接。 換熱管殼程為循環冷卻水; 管內介質為NMP,沸點為203℃。
理化試驗
一、宏觀分析
將漏水的換熱管拔出,可見上管板管孔的一段有環狀裂紋,如圖1a)所示。 沿裂紋打開換熱管,可見斷口無明顯減薄塑性變形,斷口呈灰黑色,表面有腐蝕產物,部分位置顏色鮮艷,有新斷口特征,如圖 1b) 所示。
圖1 失效換熱管環狀裂紋斷裂宏觀形貌
2、換熱管材料化學成分分析
從失效的熱交換管中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。 結果如表1所示,可見各元素含量均符合GB/T 13296-2007《鍋爐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管》中對不銹鋼構件的技術要求。
表1 換熱管材料化學成分(質量分數)
3、循環冷卻水成分分析
殼程循環冷卻水(即管外介質)取于換熱器循環回水總管取樣口進行成分分析。 結果如表2所示,可見殼程循環冷卻水中氯離子含量較高,酚酞堿度為0.1 mmol/L,說明OH-含量很低或幾乎沒有。
表2 失效換熱器殼程介質成分分析結果
4、斷口金相分析
在泄漏點附近取樣進行金相分析。 該部分組織為單相奧氏體,孿晶多,晶粒均勻。 晶粒度為8-9級,如圖2所示。觀察面有較多的二次裂紋。 裂紋細長萊州不銹鋼換熱管,呈樹枝狀,尖端尖銳。 裂紋擴展方式以穿晶為主,呈現應力腐蝕開裂特征,如圖3所示。
圖2 換熱管顯微組織
圖3 斷裂處二次裂紋的形態
5.斷口掃描電鏡與能譜分析
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觀察換熱管的斷裂處,發現兩個裂紋源,均位于管的外表面。 如圖4a)~c)所示。 擴張帶和終止帶可見明顯的河流狀紋路,呈解理斷裂特征,如圖4d)所示。
圖4 換熱管斷口SEM形貌
對斷裂裂紋的源區進行能譜(EDS)分析,檢測到除基體元素外,還有Cl、S等對奧氏體不銹鋼應力腐蝕敏感的元素成分,如圖5所示。
圖5 斷裂裂紋源區能譜分析結果
分析與討論
1、循環冷卻水中Cl-的作用
奧氏體不銹鋼對氯離子的應力腐蝕非常敏感,少量的氯離子就可能引起奧氏體不銹鋼的應力腐蝕開裂。
通常,隨著氯離子含量的增加,奧氏體不銹鋼對應力腐蝕開裂的敏感性增加。 研究表明,在低硬度循環水環境中,當氯離子濃度達到300mg/L左右時,304不銹鋼的應力腐蝕敏感性更高,應力腐蝕發展更快。
在故障換熱器中,循環回水總管水中氯離子含量高達395mg/L。 換熱器的裂紋發生在換熱管的進口端。 換熱管與上管板連接處的管壁溫度較高。 另外,縫隙中的水流不暢,容易發生水汽化濃縮萊州不銹鋼換熱管,氯離子進一步富集,因此這里是應力腐蝕敏感區。
2、換熱管應力的影響
換熱器換熱管管口與管板焊接后不進行熱處理,使換熱管內產生一定的殘余應力。 NMP蒸汽從上連接管進入換熱管,運行時NMP蒸汽在換熱管進口溫度超過200℃; 而換熱器殼程循環冷卻水出口溫度低于70℃。 因此,上管板厚度段的換熱管溫差變化很大,會產生一定的熱應力。
3、材料及加工因素的影響
換熱器的換熱管和管板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,不銹鋼是一種應力腐蝕敏感材料。 管板與換熱管焊接連接時,連續運行可能會導致管板與換熱管連接處散熱不充分,中心區域局部溫度高,導致管板輕微敏化奧氏體不銹鋼。 由于尺寸大、結構復雜,焊后熱處理難以控制。 換熱管嘴與管板焊接時不進行焊后熱處理。 敏化狀態的奧氏體不銹鋼在氯離子含量高的循環水中,容易發生應力腐蝕開裂。 換熱器管束的泄漏管恰好是中心區域的管板連接處。
4、溫度因素
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因素。 在氯離子和拉應力存在的情況下,溫度低時奧氏體不銹鋼的應力腐蝕不明顯; 奧氏體不銹鋼的應力腐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。
研究發現,在0.2mg/L溶解氧的水中,輕度敏化不銹鋼的應力腐蝕速率在200℃溫度范圍內達到峰值。 失效換熱器換熱管進口NMP溫度超過203℃,處于應力腐蝕敏感溫度區; 熱端循環冷卻水出口溶解氧含量檢測值超過0.5mg/L,說明換熱管與換熱器內部接觸。 接觸的循環水溶解氧含量高,對應力腐蝕的發生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。 換熱器換熱管腐蝕開裂段只是上管板管孔內溫度較高的一段,其他部位未發現腐蝕開裂問題。
結論與建議
換熱器換熱管材料是應力腐蝕敏感材料,其腐蝕開裂和氯離子濃度、換熱管制造安裝過程中的殘余應力、運行形成的溫差熱應力、熱端高溫環境,焊接加工可能造成材料輕度敏化。 其中氯離子濃度和溫度因素是304不銹鋼換熱管應力腐蝕開裂的主要因素。
建議改進制造工藝,防止材料局部溫度過高,并采用適當的焊后熱處理方案以降低應力; 運行時應加強循環水處理,控制循環水進水氯離子含量符合要求,并采用適當的緩蝕劑。 阻垢劑,提高換熱管對氯離子濃度的耐蝕性,控制腐蝕和結垢。
選自:《理化檢測-物理量》Vol.53 2017.12
作者: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工程師熊立斌
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至 2312790195@qq.com或下方在線留言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 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nailpolisharmy.com